小流域治理,方案该怎么设计?
生态小流域治理是近两年的一个新提法。
在以往的治水工作中,大多针对特定的黑臭河道、劣V类河道,进行单段单条治理,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效,但往往一段时间过后,治理效果会逐渐降低,甚至出现返黑返臭现象。
这除了和治理技术的优劣有关,很多时候,受河道自身条件影响也非常大。因为大多数河道是相通的,尤其在河网密布的南方地区,河河相连,互相流通,对于一条河的“单打独斗”,在多变的外部条件下,难免会显得苍白无力。
况且,治水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既有岸上的短板,也有水里的瓶颈,牵涉部门众多。如果缺乏宏观的系统谋划,单独治水的效益也就很难充分体现。比如重水利轻生态,或者重生态轻实用,都很难发挥水体应有的综合功能。
小流域治理,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。其以一定的流域(区域)为对象,将相关联的水体进行联片整治,以治水为核心,整合水务、农业、绿容、环保等部门,涵盖水土流失、面源控制、生态护岸、河湖修复、景观提升等内容。
方案编制可参考如下技术路线:
基本原则如下:

1、都市宜居性小流域评价指标
2、美丽乡村型小流域评价指标
文章来源:水生态网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